邵陽縣工業(yè)職中美術學子赴伏溪村寫生
本網訊(通訊員:吳文秀)“畫架一支,古村就是我的調色板?!碑斍啻旱漠嫻P遇見沉睡的古村,伏溪村——這片被赧水、伏溪與資江共同滋養(yǎng)的土地,在學子筆尖下蘇醒。近日,邵陽縣工業(yè)職業(yè)技術學校幾十名師生將畫架安放在學校幫扶單位——伏溪村山水之間,讓沉寂的石橋與流動的云霞,在學子筆下繪成伏溪村最富詩意的“名片”。學校黨總支部副書記阮戰(zhàn)香、常務副校長唐學志、德育副校長蔣瀚海參與活動。
晨光霧靄中,學子們散落在古橋邊、河畔旁、青石板路上,支起畫架,以筆墨捕捉伏溪村的美。畫筆與宣紙的沙沙聲,和著鳥鳴風呼聲,匯成了最悅耳的音符。那座橫跨元明歷史的“天長地久橋”最引人駐足。橋拱與倒影在水面畫出一個完美的圓,宛如天地合璧的哲學。學生們調弄著色彩,試圖將石拱的蒼勁、水波的溫柔,一并捕捉于畫布之上。
“在這里寫生,不僅是風景的臨摹,更是一場與歷史的對話?!比顟?zhàn)香望著潛心創(chuàng)作的學生們感慨道。據了解,伏溪村從不是單一的風景,而是生態(tài)、文化與鄉(xiāng)村煙火的交織。她能讓人們獲得“久在樊籠里,復得返自然”的愜意,如垂釣、摸蝦、采擷野菜、學做竹筒飯;享受到“莫笑農家臘酒渾,豐年留客足雞豚”的質樸,如品嘗農家菜、體驗農耕文明等;閱讀著古城的風雨滄桑和厚重底蘊,如聽山歌、品土墻、學編竹編等。
這場藝術與古村的對話,讓畫筆有了溫度,讓學子們在藝術路上有了一定的文化“底氣”。此次寫生活動不僅是教學,更是一次精準扶貧行動。伏溪村也正以橋為骨、以水為魂,等待著更多旅人前來,收集她的美。